案例概况
地点:杭州市
类型:文化街区建设
实践主体:城市
资金来源:政府及其他
主题:运河综合保护 历史街区 旅游拓展
目标:运河保护、特色社区文化与旅游经济同步发展。
背景
1. 京杭大运河之于杭州
杭州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,是大运河的起迄点,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闻名于世。流淌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大运河,见证着杭州的成长与变迁,奠定了城市格局、拓展了城市地域、繁荣了城市经济、丰富了城市文化。京杭大运河,是杭州一个响亮的城市品牌、一张珍贵的世界名片,更是一条哺育杭州成长的母亲河、维系城市兴衰的生命河。
2. 历史文化街区之于杭州
杭州作为全国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,拥有秀丽的西湖山水、丰富的文物古迹和悠久的历史人文,历史文化街区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。不同时期的建筑以及由这些建筑构成的历史街区既是历史的见证者,也是历史的承载者,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各具特色、大大小小的文化街区遍布杭州,承接古今,是游客及市民公共社区文化的重要载体。
3.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历史街区构建的完美契合
宸桥桥西历史街区、小河直街、大兜路历史街区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依河而生、依河而新,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街区。这三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,就是杭州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次生动实践和成功探索。
措施
2002 年,杭州启动运河综合保护工程,通过有效的保护与恢复,形成以运河自然风景为轴线,以历史文化街区、历史遗址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镇为核心,以沿河历史建筑、历史桥梁和历史遗存为重要节点的运河传统文化长廓,展示传统的城市空间风貌和历史街市生活面貌。
1、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:主打运河沿岸的工业遗产
拱宸桥桥西地区历史悠久,清同治年间,当时的拱宸桥地区即是繁盛的水陆码头。新中国成立后,拱宸桥地区成为杭州市的主要工业、仓储区,杭一棉、浙麻、杭丝联、华丰造纸厂相继兴建,这里也成了当时杭州工业区居民生活的一个缩影。桥西历史街区保护,坚持“保护第一、生态优先、拓展旅游、以人为本、综合整治”的理念。重点对街区内的街巷里弄、民居建造、商业店铺、名胜古迹等进行修复与重建,
并将原杭一棉、红雷丝织厂、特产仓库等厂房、仓库,改建成中国刀剪剑博物馆、中国扇博物馆、中国伞博物馆、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四个国家级博物馆,形成完整的运河艺术创意文化长廊。
2、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:原生态生活街区与新历史街区相融合
位于京杭大运河、小河和余杭塘河三河交汇处的小河直街,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,但真正发展起来却在明清时代,作为京杭大运河边货物集散中心,小河的河埠码头商铺林立,百业兴盛,是杭州当时最繁华的水陆码头。随着时代变迁,小河直街日益衰败,2007 年,杭州启动小河直街整治工作,走的是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道路,秉承“修旧如旧”、“维持原有民居风貌肌理”等原则,对小河直街危旧房做了“有机更新”,将古运河城市人文景观和商业功能相融合。改造后的街区内,散发着浓浓的运河市井文
化,曾经的酱园、米铺、孵房以及和运河人家民俗息息相关的老店铺又恢复营业。
3、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:多元文化的合而不同
大兜路区域曾经是杭州运河最繁忙的地区,是古代湖墅的中心区域,有明清著名税关北新关、漕粮粮仓富义仓、著名寺庙香积寺,这里曾是清代、民国仁和县县府,大兜路真正体现了漕运文化、仓储文化、商埠文化、市井文化、禅宗文化、餐饮文化等多元文化的融合。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体现了多元文化的合而不同,保留了江南民居多穿堂、天井、院落的建筑特色,以及黑瓦、白墙、砖木为主的建筑结构;在大兜路南面,沿香积寺巷,设一些传统店铺、手工艺作坊,再现大兜路历史上繁华的商市风貌;充分
挖掘与展示大兜路历史上香火旺盛的悠久文脉,对香积寺进行全面恢复,恢复原先的香火盛景,充分展现这里特有的庙宇文化;深入挖掘该地段的自然景观历史资源,营造“湖墅八景”之“河塍晚翠”历史景观及自然生动的运河滨水景观。
成果
通过有效的保护与恢复,形成了以运河自然风景为轴线,以历史文化街区、历史遗址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镇为核心,以沿河历史建筑、历史桥梁和历史遗存为重要节点的运河传统文化长廓,展示了传统的城市空间风貌和历史街市生活面貌。